【INHERITAGE】傳遞優質生活美學 - 領略頂級生活的極致品味

Emerging Trouble in the Future?

ETF 將是下一波金融危機的推手?

Emerging Trouble in the Future? ETF 將是下一波金融危機的推手?

受到廣大投資人喜愛的 ETF ,通常投資於一籃子證券或商品,兼顧股票和共同基金特性,可分散風險,卻也有著潛在風險。

Text /李紹廷 Michael Lee Photo / iStockphoto 2022.12.04

2015 年 8 月 24 日,標準普爾 500 指數( Standard & Poor's 500 Index )開盤超過五分之一的公司股價下跌逾10%;同時美股 ETF(Exchange Traded Fund/指數股票型基金)超過五分之一被迫停止交易。經歷了美國股市歷史上最瘋狂的一天後,關於 ETF 之可靠性和適用性的爭論不斷增加。
1993 年,全球第一檔 ETF-SPDR S&P 500 ETF(代碼:SPY)在美國上市,揭開了 ETF 發展的序幕。過去 20 年,從一開始的股票型 ETF ,漸漸發展出債券、房地產、原物料、黃金及匯率等各種資產類別,近幾年槓桿與放空型 ETF 也如雨後春筍般出現。根據 ETF 獨立研究顧問 ETFGI 指出,截至 2015 年上半年,全球 ETF 資產規模已達 2.97 兆美元,首度超越避險基金。
ETF 投資可有效避開個別公司風險(非系統風險),在主動股票型基金收取較高手續費前提下,長期整體股票指數報酬如 ETF 可打敗同類主動型基金。實證研究也支持此假說,根據經濟學人或富比世統計,過去 15 年與 20 年美國大型股票共同基金約僅有四分之一可打敗標準普爾 500 指數。此外, ETF 同時可在初級與次級市場交易,也是深受投資人喜愛主因之一。

正視ETF的風險

原本 ETF 的用意為被動投資,隨著 ETF 資產規模日益龐大, ETF 是否變成引領市場而非跟隨市場?其中一個例子為指數內外的股票價差; S&P Capital IQ 數據顯示, 2015 底,羅素 2000 指數成分股的股價比非成分股高出 50% ,遠高於 2006 年的 12% 。 ETF 更深層次的問題,在於其流動性錯配( Liquidity Mismatch ); ETF 所需的流動性超過追蹤標的成分證券所能提供時,將有結構性問題。
舉例而言,股市下跌,投資人想賣出指數型基金,經理人可能發現持股難以脫手。這是因為股市低檔時,主動型基金經理人可任意挑選部位賣出;但是指數型基金追蹤某一指數,持股比重需與標的完全相同,經理人沒有選擇彈性,只能賣出某幾檔特定股票,賣不掉時,就必須一直等到有人願意購買,這會加劇賣壓,讓證券跌得更深更重。流動性錯配的問題原先主要集中於債券型與槓桿型 ETF ;由於金融海嘯後美國政府對銀行自營業務管理趨嚴,導致美國公司債與國債流動性下滑。根據德意志銀行統計, 2014 年美國國債、投資級債券與高收益債之流動性相較 2007 年分別下滑 70%、50% 與 30% 。槓桿型 ETF 則是使用個股選擇權與期貨達到報酬率放大的效果,當 ETF 規模大到無法與相關衍生性商品匹配,流動性錯配的問題因此浮現。 2015 年 10 月,全球最大的槓桿 ETF「Next Funds Nikkei 225 Leveraged Index ETF」 停止接單;原因為日經 225 指數期貨的流動性已經不足以與 ETF 資產規模匹配。
然而, 8 月 24 日個股波動劇烈,竟然也造成 1/5 的股票型 ETF 暫停交易,主因為當時許多 ETF 成分股波動過大,導致造市商的套利交易程式突然無法計算 ETF 之淨值。投資人爭先恐後地賣出,就連資產管理規模高達 100 億美元的 Guggenheim S&P 500 ETF(代碼: RSP )盤中一度也重挫 43%。

面對ETF,寧可過於謹慎

經過 2015 年 8 月的事件後,美國證管會( 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, SEC )委員 Luis Aguilar 在 2015 年 10 月份的演講中,向相關監管機構列出了數十個關於 ETF 的問題,並指出ETF的脆弱性,以及是否要重新檢視 ETF 整體生態。 SEC 也要求 ETF 提高現金水位與降低槓桿型 ETF 對衍生性商品的依賴。對此業界回應──儘管 ETF 的追蹤標的缺乏流動性,但 ETF 本身流動性無虞,仍然提供了價格發現功能( Price Discovery )。例如 2015 年 12 月 11 日美國高收益債大跌,但 BlackRock 旗下高收益債 ETF 仍然提供充足流動性,成交量達 43 億美金。又如 2015 年 8 月,中國股票市場大幅波動,超過一半以上中國上市股票被暫停交易;但當時標的證券為中國成分股之 ETF 卻能繼續交易,顯示 ETF 在市場賣壓時期仍能繼續提供市場流動性。
儘管監理機關與業界目前對 ETF 本身流動性尚未達成結論,但鑒於 2008 年次貸與大型投銀附買回交易( REPO )流動性的崩潰, SEC 寧可過於謹慎而非掉以輕心。被動投資的先驅,也是世界第二大 ETF 發行商 Vanguard 創辦人 John Bogle 認為,現今許多新型態 ETF 已經背離了當初 ETF 的美意,他語重心長說道:「根據我在基金產業超過 60 年經驗,我已經學會小心應對新金融商品,特別是當它又新又火熱時;避免碰觸火熱的新金融商品,不太可能損害投資人利益,更可能的是減少投資人損失」。

Related Articles

相關文章